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9月 16日, 2016年
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發射成功
月滿大漠神箭起 天宮二號上九霄
等待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訪問 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等任務 將成我國最忙碌空間實驗室

9月15日晚22點04分,沐浴在中秋皎潔月光之中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響起了一聲巨大的轟鳴聲。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神箭”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托舉下,直刺蒼穹,踏上了它的太空旅程。
經過575秒飛行以后,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按計劃,天宮二號發射升空后,將變軌進入高度約384公里的運行軌道,進行在軌測試。
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上級有關部門領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雷凡培,集團公司總經理吳燕生、副總經理楊保華等,分別在發射現場和北京指導發射。
天宮二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第二階段的首發飛行器,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它的成功發射,標志著繼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第二次飛行任務正式拉開帷幕。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備份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改進研制而成,采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雖然兩個航天器外形完全相同,但卻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天宮一號主要是為了驗證交會對接技術,天宮二號任務更加繁重,要為空間站建設和運營提前驗證相關技術,因此更像是空間站的前身。”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說。
天宮二號在軌飛行期間,將接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支持2名航天員開展為期30天的中期駐留活動,考核較長時間內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將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配合,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等技術。同時,它還將開展航天醫學試驗、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技術試驗等。
天宮二號將成為目前我國載人航天最忙碌的空間實驗室。它裝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等14項應用載荷,以及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等相關航天醫學實驗設備,配備在軌維修技術驗證裝置、機械臂操作終端等在軌維修試驗設備,將開展空間科學及技術試(實)驗。
雷凡培指出,發射天宮二號是全面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關鍵之戰,將為我國后續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驗,對于推進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按照計劃,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中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于10月中旬發射升空,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將于明年發射。
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36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