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巴黎10月21日電 (記者舒適)法國巴黎時間21日12時30分(北京時間18時30分),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攜帶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批兩顆衛星,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伽利略系統是由歐盟主導的新一代民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耗資超過30億歐元。系統由兩個地面控制中心和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為工作衛星,3顆為備用衛星。衛星軌道高度約2.4萬公里,位于3個傾角為56度的軌道平面內。
此次發射成功后,歐洲航天局計劃明年再發射兩顆衛星,并在隨后幾年內陸續發射其他26顆衛星,以完成衛星導航系統的構建。歐洲阿麗亞娜公司將負責所有衛星的發射。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導航定位系統主要是美國的GPS系統,歐洲人認為這并不安全。為了建立歐洲自己控制的民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歐洲人決定實施伽利略計劃。伽利略系統的構建計劃最早在1999年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報告中提出,經過多方論證后,于2002年3月正式啟動。系統建成的最初目標是2008年,但由于技術等問題,延長到了2011年。2010年初,歐盟委員會再次宣布,伽利略系統將推遲到2014年投入運營。
與美國的GPS系統相比,伽利略系統更先進,也更可靠。美國GPS向別國提供的衛星信號,只能發現地面大約10米長的物體,而伽利略的衛星則能發現1米長的目標。一位軍事專家形象地比喻說,GPS系統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則可找到家門。
伽利略計劃對歐盟具有關鍵意義,它不僅能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還將為歐盟的工業和商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歐盟將從此擁有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助于打破美國GPS導航系統的壟斷地位,從而在全球高科技競爭浪潮中獲取有利位置,并為將來建設歐洲獨立防務創造條件。
作為歐盟主導項目,伽利略并沒有排斥外國的參與,中國、韓國、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也在參與該計劃,并向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建成后,將和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共同構成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和精確的服務。
(本文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