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之芯是怎樣煉成的?
6月 6日, 2019年

“北斗作為中國獨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數不多躋身世界一流的中國自主標準。作為北斗衛星定位核心芯片的開發者、北斗系統應用的推廣者——和芯星通公司,經過10年的創新突破,打破了我國高精度測量、導航授時等領域長期依賴進口芯片的局面。”
歷經25年,中國先后建成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系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道路。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統服務范圍由區域擴展為全球,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
本期精英訪談,電子工程專輯采訪到了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磊博士。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家公司在北斗導航系統的崛起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技術和關鍵產品上有哪些突破?以及對未來十年的規劃。

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磊博士
北斗作為中國獨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數不多躋身世界一流的中國自主標準,請談談和芯星通在整個北斗系統中扮演的角色?中國自主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重要成就之一,成為了中國一張靚麗的“國家名片”。和芯星通主要從事衛星定位核心芯片的開發,是北斗系統的應用推廣者。經過10年的創新突破,打破了我國高精度測量、導航授時等領域長期依賴進口芯片的局面。目前我們的芯片正從傳統測繪領域,擴展到無人機、自動駕駛、機器人、物聯網等新興市場領域。
在頂級的國際玩家扎堆的定位芯片領域,和芯星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績?
和芯星通十年磨一劍,除了打造出一支過硬的研發隊伍,還在文化和組織管理模式,以及技術和產品體系上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獲得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衛星導航領域唯一投資,產品具備全球范圍的競爭力。
截至目前,公司已開發了十顆芯片,工藝從90nm到28nm,尺寸不斷縮小,性能不斷提升。我們的北斗定位芯片技術2015年獨立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應用成果2018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蟬聯北斗重大專項比測第一,芯片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人們對衛星導航定位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汽車、船只和測量測繪等,而和芯星通方案還應用在一些新興領域。能否介紹1-2個成熟的商用案例,以及和芯星通產品在其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車載方面,我們在2014年左右就沖出車載監控的紅海市場,率先挺進車載前裝市場并規模量產。車載前裝產品需要通過嚴苛的AEC-Q100 車規級測試認證、TS/ISO-16949 生產規范等?;诙嘞到y融合的GNSS 算法、GNSS+MEMS 組合導航技術確保用戶即使在無衛星信號的條件下仍能獲得連續、可靠的定位體驗。截止目前,針對車載前裝,和芯星通芯片已應用于江淮、北汽、長安、長城等車廠。
在高精度應用領域,和芯星通除了在測量測繪等傳統行業實現廣泛應用外,創新研發“滿天星”、“RTKKeep”等技術,實現了在國際型無人機廠商的規模應用,包括農業植保、飛行編隊、航空測量、電力巡檢等,市場占有率在60%以上。同時開創了在割草機等輕量型機器人市場應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先河。
此外,在智能手機等大眾消費類市場,和芯星通通過與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廠商、小米科技等客戶的合作,實現了北斗在手機領域的千萬級應用。
今年是和芯星通成立10周年,能否談談下一個十年,和芯星通的發展戰略?
和芯星通的十年歷程也正是北斗產業化快速發展的縮影,隨著北斗全球系統即將建成和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們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5G、AI、大數據發展迅速,在無人機、機器人、輔助和自動駕駛等領域已經呈現出高速的發展態勢,對于時空感知需求加大,特別是對于精準定位的應用需求增長迅速,智能應用涌現,產業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拐點,行業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
下一個十年,和芯星通將在現有團隊、技術體系、客戶應用基礎上,在公司股東北斗星通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智能化、規模化和國際化,通過合作共生、打造定位生態圈, 通過多源融合,面向客戶提供滿足智能時代需求的定位核心產品和解決方案,發展成為國際領先企業。
本文同步刊登于電子工程專輯雜志2019年6月刊
原文鏈接:https://www.eet-china.com/news/201905301656.html